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翻译成果 业务范围 资质证明 人才招聘 联络方式
 
 
  立即咨询
 
 
 
 
 

德汉学家顾彬反对用金庸换掉鲁迅

    德国评论家顾彬与中国评论家李敬泽展开了一场私人对话。两人在中学语文教材“用金庸换鲁迅”事件和君特·格拉斯“历史遗留问题”上意见一致。

  【求同】 

     反对用金庸换鲁迅

    “有人告诉我说,金庸是20世纪中国最好的作家,超过了鲁迅,他们难道不明白现代性是什么?”话题由顾彬挑起,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学没有标准。他表示,金庸是落后作家,以传统的全知视角来写小说,但鲁迅是现代意义的小说家,他的作品中主人公会发声,主人公背后的作家会发声,还有一个历史的声音——— 好的小说是能发出多种复杂的声音。

    之后顾彬对比了中德两国不同的语境,他举例,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,德国也有类似金庸这样的作家,以传统的叙述方法写小说,也有学者研究这样的作家,但绝对不可能有人将金庸去替换鲁迅。顾彬总结,五四时代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问题,许多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办法解决。

    李敬泽认为,从教材中把鲁迅拿掉换上金庸暴露了中国文化危机,教育工作者对传承传统文化中珍贵的记忆已经失去了信念。他说:“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什么,教育界并没有共识,按照这个速度,过不了几年,韩寒也得进中学课本。”

    格拉斯可以原谅

    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两个评论家对《剥洋葱》的评价。自去年秋天德文版上市以来,轰动一时,可惜顾彬并没有赶时髦去读,他也不认为君特·格拉斯是大作家,顾彬称格拉斯是“60年代写过好的作品,但德文的味道越来越弱,不过作为德国的声音,我佩服他的勇气。”顾彬还表示,从法律角度讲,在德国那个年代21岁才算成人,所以格拉斯17岁加入党卫军的行为可以原谅,但如果他能早些说出真相会更好,因为之前他一贯以德国道德急先锋的角色严厉地批评过党卫军,反差太大,让人接受起来有些困难。李敬泽则表示“我们大概谁也没有资格指责格拉斯,因为太多的人做了错事从来不承认。”

    【存异】

   中国文学哪个时代更强?

    两个评论家对中国文学的看法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。李敬泽认为,尽管20世纪80年代《人民文学》的发行量是140万册,还要控制发行,如今只有4万册,但那时的文学在艺术上显然不如90年代。顾彬的论点则相反,他说:“1992年以后,中国卷入市场经济浪潮,出现一批‘大堂文学’,就好比在大堂所有人会碰见,但各取所需之后就不再需要文学,而80年代中国文坛有自己的声音,至少张抗抗、翟永明等人的作品,直到今天都有分量。”

源自:新京报

 
上篇文章: 奥运翻译“中国式体育词汇”最头痛
下篇文章: 邯郸八旬老人赋诗奥运 南开日语教授义务翻译
 
 
   
Copyright 2005-2021大连译达翻译中心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辽ICP备16005034-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