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翻译成果 业务范围 资质证明 人才招聘 联络方式
 
 
  立即咨询
 
 
 
 
 

书界不能承受劣译之害


    如果没有翻译,那么莎士比亚、歌德、雨果、司汤达、巴尔扎克就不可能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;如果没有翻译,那么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也肯定不会有丰硕的成果。只是在面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劣译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时,作为一个阅读者,我自然少不了有话要说。
  众所周知,近代中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始于19世纪末,即以林纾翻译的法国小仲马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出版为标志。此后一个世纪以来,外国文学作品的 翻译与出版在中国呈现方兴未艾之势。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,翻译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底的短短四年间,全国 出版的文学翻译书籍就达一千多种。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中译本经广大读者阅读之后,有相当一部分得到充分认可而不断重印和修订再版,乃至最终成了权威性和经 典性的翻译版本。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,我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出版,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,但从翻译的质量来说,就不容乐 观了,甚至是让人担忧了。表现在无论是翻译者还是出版社,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或者完全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,便开始对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进行“浮渣式”的翻译和 “闪电式”的出版。比如每年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,从翻译到出版的时间往往只有两三个月。如此超常规赶译出来的作品,其质量是值得怀疑的。
 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劣译不仅表现在首译作品上,同时还表现在对外国经典名著的重译上。本来,名著重译属正常现象,但既然是重译,就应该慎重。也就是说, 不仅译者要慎重,出版社出版重译作品也要慎重。如果重译作品的质量不及先前译本的质量,那也就失去了出版价值。因此,要重译外国名著,译者就必须做到“佳 译”。所谓“佳译”就是既要弥补先前译本的疏漏和缺陷,又要尽可能地体现原著的整体风格和文本魅力。一些优秀翻译工作者,正是对翻译文学始终抱着严肃认真 的态度,才不断翻译出受读者欢迎的优秀中文译本。比如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有一部谈文学创作活动的美文集,由李时先生以《金蔷薇》之名首次翻译后,上 海文艺出版社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版,此后再版不断,成为读者公认的经典译本。而多年之后,翻译家戴骢决定重译,并经再三斟酌,觉得书名还是译作《金玫 瑰》更贴近作者写作此书的主旨。结果这个译本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可。
  翻译家许钧曾说过这样动情的话:“翻译是一种历史的奇遇,是作家和译者心灵的共鸣。一个好的作家,只有遇到一个好的译者,才能碰撞出一段好的姻缘。” 事实证明,许多优秀的翻译家一生都钟情于某一个外国作家,并将其作品全面而传神地介绍给读者。比如已故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就一生痴迷于英国作家哈代的作 品,并将其大部分作品翻译给了中国读者,像《德伯家的苔丝》、《还乡》、《无名的裘德》等小说译作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。
  无可疑问,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,目前所存在的劣译现象应该引起翻译界的足够重视。须知,劣译与佳译“共舞”,其结果是佳译作品并非呈现出“一枝独秀”,恰恰相反,劣译作品的泛滥将直接导致佳译作品的埋没。一句话,书界终将不能承受劣译之害。

源自:黄石日报
 
上篇文章: 如何掌握外语最高境界"现场口译"
下篇文章: 邯郸八旬老人赋诗奥运 南开日语教授义务翻译
 
 
   
Copyright 2005-2021大连译达翻译中心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辽ICP备16005034-1号